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交流 >> 交流心得 >> 正文

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蔺建英)-新加坡师资能力提升项目学习心得

Date:2021-11-04 · View:

在学院的关怀和安排下,我有幸于2021年7月16日至8月20日参加了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与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合作举办的“职业教育专业群建构与课程开发”师资能力提升培训课程,并全面完成了培训任务,现将培训心得报告如下。

由于是第一次参加由国外专家讲授的在线培训,所以在培训之前既然满怀期待又心存担心。期待从此次培训中开阔眼界活跃思维,能够学习感受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更多的是担心,一是担心如果国外专家用英文授课,自己听不懂怎么办?二是担心培训这次线上培训战线长,又恰逢假期,如果自己错过上课时间怎么办?但是在培训开始之后,有国际处工作人员的贴心沟通和精心安排,我之前的担心完全多余,专家以中文授课为主,同时,国际处工作人员会提前一天提醒学员按时上课,保障我们能够按时进入课堂,能够听懂教学内容,圆满完成学习任务。通过系列培训课程的学习,结合自己翻阅相关资料,我对新加坡的职业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而深刻的认识,主要感悟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对新加坡职业教育特点的总体认识

通过培训,感受到新加坡职业教育有自己的特点。首先是新加坡职业教育理念超前。不仅要培养科学家,也要培养技术工人;不但要培养管理者,也要培养会扫地的人。其次是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实训。他们训练的目标是学生在工作的第一个月内就要为雇主创造效益,职业院校的教学设备往往比工厂设备要先进,保证在教学中学生能够掌握最先进的设备使用和操作方法,毕业后才能指导企业进行生产,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进行创新、研发。另外,新加坡政府为保证职业教育高质量,对专业师资要求很高,规定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必须是大学毕业后在企业工作5年以上的人。所以在新加坡半数以上的学生都会选择了职业技术培训作为自己的教育方向。因此,新加坡的职业教育非常先进,技术工人水平很高。

二、对我院职业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教育部提出把工学结合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人点,这是职业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推进工学结合职业教育的实践,除了要解决观念、制度和实习基地等宏观层面的问题,还应当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符合工学结合要求的课程。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课程的本质特征应该体现“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特点。在明确总体要求与目标的基础上,还蕴藏着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模式、课程开发方法和课程内容的重大变革。例如:

1.明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总体要求与目标

提升职业教育水平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培养大批技术技能人才,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需要,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优化学校、专业布局,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育人机制改革,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要推动职业教育进一步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德技并修,坚持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努力造就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产业大军,为更好发挥我国人力人才资源优势,促进实体经济迈向中高端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要确立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能力本位”是国际职业教育界的共识,然而对职业能力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理解;英语国家看重通过考核鉴定可确定的具体的技能和绩效,德国则强调入的能力发展过程;我国教育部门对高职学校培养的人才定位为“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不同理解影响课程目标的定位,不同的定位则对课程开设和实现方式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3.要建立学习领域的课程模式

要想实现就业导向,职业院校学生应当具备一定工作能力和基本工作经验,其前提是在校期间系统化地完成过一些本专业(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工学结合课程的核心不是传授事实性的专业知识,而是让学生在尽量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学习“如何工作”;专业课程是从具体的“工作领域”转化而来的、用于学习的“学习领域”,即来源于工作实际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综合性学习任务。

4.要通过整体化的职业资格研究保证职业分析的质量

过去各专业在课程开发工作中,在找到“能力点”后不知道如何将它们归类并形成新的课程,得出的结果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高质量的课程开发应当有可靠的职业和工作分析作为保障;培养与工作直接相关的综合职业能力,必须进行“整体化的职业资格研究”,通过实践专家访谈会等程序化的方法,确定课程的基本框架,即典型工作任务;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在“工作要求”、“职业资格”以及“学习内容”之间建立起直接的联系。

5.要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原则确定课程实施的结构

任务引领式的学习已经深入人心,然而不同质量的学习任务,对职业能力发展的促进程度不一样。职业教育学习过程是一个工作与学习一体化的、智力与身心的综合发展过程,其核心专业课程内容应针对一个专业(职业或职业小类)的典型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涉及“工作”的方方面面,如工作对象、工具、工作方法、劳动组织和工作要求等。基于工作过程的整体化工作分析的结果是典型工作任务,在此基础上设计学习任务。工学结合课程的“学习任务”不是企业真实工作任务的简单再现,而是将典型工作任务按照“教育性”要求进行“修正”的结果。

6.要按照职业成长的逻辑规律确定课程排序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教学主要关注学习的基本规律,而相对忽视了人的职业成长和生涯发展规律。人的职业成长遵循“从初学者到专家”共分5个发展阶段的逻辑规律,每个阶段都有对应的知识形态;职业成长不是“从不知道到知道”的知识学习过程,而是“从完成简单工作任务到完成复杂工作任务”的能力发展过程;只有符合这一发展逻辑规律的系列学习任务,才能把学生从较低发展阶段有序、有效地带入到更高的发展阶段。

7.按照行动导向原则组织教学

工学结合课程采用适合学生特点、具有职教特色的教学方式、方法和组织形式,行动导向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行动导向不是一个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综合性的学习方案,其基本特征体现在“行动过程完整”和“手脑并用”(理论实践一体化学习)两方面。行动导向教学分实验导向、问题导向和项目导向教学三个层次。行动导向教学并不完全排斥传统的教学方法。

以上是此次培训学习之后自己的一点浅薄的思考,感谢学院给我提高这次学习的机会,我定当在今后的工作中不负领导厚望,恪尽职守,勤奋踏实,争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