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交流 >> 交流心得 >> 正文

冯华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学习培训心得

Date:2012-12-29 · View:

大学之精神

——南洋理工学院侧记

医学系 冯华

在南洋理工学院的时间虽只有短短的一周,但这一周的经历带给我的思考和裨益可能会影响终生。一直无法落笔,南洋理工美丽如画、一隅一世界、一角一风景的校园,开放、科技、民主、向上的精神、办学、教学和管理中创新的理念和思想,先进的实验实训设施等等无一不值得大书而特书,但给我最深印象、最大冲击和最多思考的还是诸位老师,他们都具有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良好的个人素质、深厚的专业素养、高效的教学组织能力,他们的风度、学识、热诚、敬业精神都使我深深折服与敬佩。

教授其人

1、李秀花女士

在保健护理科学系学习期间是由李秀花老师指导的。见到李老师第一面时,我不禁心中想:“国外的老师很是前卫啊,大学里老师也可以这样吗?”李老师大约四十多岁,很精干的样子,穿职业装套裙却配着一个光头。第一堂课我的疑惑就有了答案:“大家一定都很奇怪于我的发型,老师可以这样吗?护理系的老师每年都必须有两个月时间到医院去实践做护理工作的,我刚刚从医院回来。我在医院里的工作是护理患有血液疾病在做化疗的小孩子,因为化疗他们都是光头没有头发,所以我也去剃掉头发。有人问我老师可以这样吗?我说这样不影响我的工作就可以”。原来如此!我不禁肃然起敬。这是我曾经在《读者》上面读过的一篇文章呀,原来小说中的情节可以真正的出现在身边!

李老师在大学任教前曾有过医院十数年的护理工作经历,担任过护士长,这一个举动我就可以想象她在工作中投入热忱和心血。李老师的中文并不流利,有时会因为某个单词不知该用哪个中文表达而词不达意,所以她的授课可以说稍显平淡。但身教重于言传,她对待职业所彰显出的人格魅力,是会深深震撼和影响她的每一位学生,使她的每个学生所敬服、所景仰、所效仿的,这不就是“教”的最高境界么?

2、陈翼平女士

陈翼平老师所授的一堂课为《教与学之有效途径》。未上课前便听说陈老师为青年才俊,授课风格独特,生动有趣,精彩纷呈,学生选修者甚众。果然盛名之下无虚士,陈老师的课上说者妙语连珠、字字珠玑;听者如沐春风、感悟良多,整堂课在热烈轻松的气氛中弹指而过,一上午时间转瞬即逝,课堂中舍不得心思不属,结束后犹觉得意犹未尽,回味无穷。

课堂中展现的思想让人耳目一新。这堂课主要讨论对现在80、90后的学生如何教育,主导教学也蕴含管理。在陈老师这里没有“朽木不可雕也”的学生,在她的教学中充满着快乐,“我一直当老师都很开心的,因为我的学生开始是什么都不会,可能成绩很差,但我最终把这些别人看来很笨、成绩很差的学生都教会了,这就是我的成就和快乐呀”。没有采取居高临下的态度,没有指责学生“哪些地方做得不好”,而是从为学生着想的角度出发,在尊重学生、体谅学生的前提下,深刻分析教育对象------80、90后学生的特点,再去阐述针对这些特点学生如何管和教,即尝试说明“怎么做会更好”。在她这里对新时代的学生特点分析可谓淋漓尽致、入木三分,我心中悚然,如果能够做到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心理了解到如此程度还有什么教育是不能不成功的?只是大多数老师在“备学生”这个环节上下的功夫还远远不到,包括我自己。

陈老师课堂上既有丰富多彩、轻松有趣的案例,又有的严谨深刻的教育理论,当这些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时不再显的艰深晦涩、玄虚难懂。感悟其一即上课之教法。教无定法,每位老师上课如果都能象像陈老师将深奥的理论承载于生动的案例,学生也一定会像我一样在课上舍不得心猿意马;感悟其二即案例背后的规律和必然性。案例只能给人启发而不可照搬模仿,具有理论支持的案例则在启发人的同时具备了可迁移的特点。它能够启发我们的思考,让我们习惯并且有能力在复杂的、瞬息万变的教育情境中做出明智的选择和判断。

大学精神

按照新加坡的教育体制,南洋理工学院类似于国内的高职院校,生源类型也基本类似,均非高考中的优秀学生。而南洋理工学院所取得的教育成就可能是国内一些一本院校都无法望其项背的,护理系学生在世界护理技能大赛中获得三届冠军,设计系学生在世界级机器人大赛中屡获斩获金牌……虽然新加坡的政治制度、文化背景、教育体制、经济实力等等方面与我们均有着较大的差异,但教育的本质是基本相同相通的。“钱学森之问”震耳发聩,“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梅贻琦先生或许已经给出过答案:“所谓大学者,非谓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凡一校精神所在,不仅仅在建筑设备方面之增加,而实在教授之得人”。

在南洋理工学院之所见所闻所学,使我稍有所悟,大学精神的传承者、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点,还是在于教师。一所大学只有具有了高规格、高素质的一流教师群体,才有可能成为真正一流的大学。通过南洋理工学院诸位老师可对新加坡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窥见一斑。

首先重视教育价值观形成。在南洋理工学院,每一位教师都不会只承担教学任务,同时还有项目开发、在职培训等多种类型的工作,但这些额外的工作没有额外的收入,他们的报酬不单独依据各个项目计算,而是全面考察各个教师全年工作完成情况确定。在这种观念影响下,每一位见到的老师都是饱满的工作热情、敬业的工作精神、务实的工作态度。我感慨于理工学院老师对待工作的热忱和敬业,也正是因为他们严格按职业标准要求自己,因为认真,因为热爱,他们赢得了职业尊严和学生的尊重,于是他们快乐工作,享受工作。

其次是重视打造真正“双师型”教师。新加坡高职院校招聘教师,对学历要求一般只需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即可,并不要求高学历,但必须具有相关行业领域五年以上的工作经验,最好是企业的技术骨干,具有较强的技术开发、创新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即要求是真正地、优秀的“双师型”教师。这样的教师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科研意识和能力,同时也养成了敬业精神、团队意识等职业品质。

第三注重教师知识更新。在当今这样知识大爆炸的年代,知识的更新速度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每个人从学校带来的知识大约五年左右就落伍了,对于计算机等专业更是如此,这也就出现每每教材落后于工厂,学生实验室所学到实际工作岗位什么也用不上的现象。此次南洋理工对于我的理念冲击之一即“保鲜期”或者叫做“货架寿命”,即教师知识保质期限。新加坡高职院校每年必须安排教师到一线参加实践锻炼或接受培训,如护理专业教师每年必须至少有两个月在医院工作,工科类教师则参与教学工厂的项目,从而增强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促进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

第四重视教师能力开发。通过大力的教师培训和科研项目开发提升教师团队的综合专业能力。首先“无界化理念”强化各部门之间的团队协作意识,教师除了接受实践技能的培训外还能在不同系部项目合作及教学活动交流中得到能力提升。其次注重教职员能力转向,高职院校专业密切贴近社会和市场的人才需求,存在专业转型问题。在专业转型前即通过各类培训平台和途径使优秀教师团队提前得到转型,这样教师才能在以创新为主导的知识型时代中具有应变的能力。

我思我行

学习给我的启示,新观念带来的冲击,最终都要“心动不如行动”。教师队伍建设中,我们怎样才能做得更好?学习南洋理工的经验,结合我系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探索符合医学专业特色的道路或许才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

一是培养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增强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教师身为人师,必须有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才能学会育人,才能真正实施素质教育,这是对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培养教师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培育和营造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甘于奉献的良好风气,才能使教师以良好的态度和精神投入工作,才能增强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命感提高了,教师就会积极主动地承担工作任务;责任感增强了,教师不但会把该做的事做好,而且会想方设法做得更好。

二是更新人才质量观。我系为新建系,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所占比例较重,这些教师多为刚从高校毕业的学生,学历高、热情高、富有朝气和活力。但从学校到学校的经历使他们先天不足,恰恰缺乏高职院校教师最重要的能力或素质-----实践动手能力。在以后教师引进过程中要更新观念,从重学历资历向重经验能力转变,更加注重从临床一线引入有丰富医疗或护理实践经验的人才,从入口处解决好教师的“双师”素质问题。

三是加强校院合作,重视师资培训。对于欠缺临床工作经历与经验的青年教师来说,加强在职培训是必由之路。要为他们提供充分的制度、资金保障,制定和完善师资培训管理的制度,加强培训过程的管理与考核,增强教师参加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利用合作医院资源,以学校教师和医院临床专业技术人员互聘互兼为主要形式,通过工作和轮调、挂职或顶岗、参与临床实际工作等途径达到基本的实践工作经历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