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交流 >> 交流心得 >> 正文

郭瑞礼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学习培训心得

Date:2012-12-29 · View:

创新铸就品牌

——“NYP办学理念与教学管理”研修报告

宣传统战部 郭瑞礼

8月5日——10日,我们一行19人在席尚君副院长的带领下,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NanYang Polytechnic)参加了为期6天的“NYP办学理念与教学管理”研修。研修期间,听取了4场专题报告,考察了学院办学设施,赴有关教学系进行了实地研习,并结合我院建设、发展实际,就职业教育的若干热点难点问题与该院教职员工进行了广泛交流,深感获益良多。

一、新加坡的教育体系与南洋理工学院基本情况

新加坡教育结构源自英国,整体构架与英国基本一致,同时保留了华人教育的精华,既推崇因才施教,也致力于培育精英人才,从而形成了一种东西合璧的独特教育体系。

新加坡的教育分为本科大学、理工学院(相当于我国的高职)、工艺教育学院(相当于我国的中职)、初级学院((相当于我国的高中)、中学((相当于我国的初中)和小学6个层次。小学学制为6年,学生6年学习期满,参加小学离校考试,升入中学。中学学制为4——5年,学生中学毕业后,通过剑桥“O”水准考试,采取多元化升学渠道,有理工学院、初级学院、工艺教育学院和其他教育机构可供选择。约25—30%的学生可进入初级学院学习(2年制);约40—45%的学生进入理工学院(3年制);约20%的学生进入工艺教育学院(2年制),其余学生可进入其他渠道(如私立教育机构等)学习。工艺教育学院的学生毕业后可经考试进入理工学院学习,也可直接就业。初级学院的学生毕业后,通过剑桥“A”水准考试,约20%的学生进入本科大学学习,其余进入理工学院学习。理工学院的学生毕业后也可升入本科大学学习。

南洋理工学院成立于1992年,是新加坡政府为了满足新加坡不断飞跃增长的经济和对人才的需求而建立的五所国立理工学院之一。学院素以学风严谨而受到教育界的高度评价,是一所被公认的、具有创新的综合性学院。学院内环境优美,其校区新建于1998年,集艺术与科技于一身,为广大学子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学院着重培养与训练复合型人才,支援新加坡社会的科技、经济、文化发展,是新加坡科技型人才的储备基地。学院设有工程、互动与数码媒体、信息科技、设计、化学与生命科学、工商管理和保健护理科学七个学系,全日制在校学生16000多名,教职工1300人,占地面积450亩,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学院负有两大使命:一是为学生及学员提供优质的教育与培训,为他们的未来生活与就业做好准备,使其成为终生学习者,并为新加坡的科技、经济及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二是充分利用学院资源、专才、创意及创新能力来支持企业的发展需求,并配合新加坡寰球化发展的努力。

学院属国立性质,院长由教育部任命。董事会是学院最高决策机构,成员由教育部委任企业代表、社会名流、教育部官员和院长等组成。董事会与学院无利益关系,不需投资学院,主要履行监督职能,所有董事均为兼职,无偿义务工作,对国家负责。院长为学院法人代表兼总裁,全面负责学院工作,定期向董事会汇报重大事项。

学院管理分“发展、行政服务、学术与学生、学系、延续教育与专业培训、支援中心”等六大块状结构,下划若干树形功能组织,形成类似金字塔型结构,日常教学由学系全权管理。

二、办学理念与特色

6天的学习,受冲击最大的是该院超前、创新的办学理念。从校园文化、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到校园管理甚至校园建设随时都能感受到创新的智慧,可以说,“变是这里唯一的不变”,比如所有的实验室都用钢墙隔断,可以随时根据需要将空间变大变小;所有楼房顶棚都为扩建做好准备,可随时根据需要增加楼层或将两栋楼相互连接起来。

感受最深的几个创新理念:

1、组织无界化。现实中的问题是不分界限的,它无法看到工程之间的界限或学科专业之间的界限。组织无界化,即通过倡导和谐、合作的校园文化,打破学院内各学系之间、部门之间、教师之间的壁垒,最大限度地实现团队的协调合作和资源的充分共享。组织无界化一可强化部门与学系间的团队精神。一个项目必须依靠部门和学系间的紧密合作才能顺利完成,在相互合作过程中各部门和学系间团结协作,发挥了团队的精神,共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团队精神也得到了强化。二可促进教学资源的充分共享。没有了界限的概念,教学资源都是全院公共的,每个学系、教师都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这就大大提高了资源的使用对象和使用效率,提高了资源的利用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资源的作用。三可促进不同学系间的项目和教学的合作与交流。接受并出色完成项目开发是该院一大特色,一个项目的开发完成通常需要不同学系间的合作与交流,而教学过程通常与项目开发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合作,既可促进项目的完成,又可相互交流教学的经验与成果。虽然该院以系为主体独立运作,但各系之间共同研究、协作开发、联合承担大型项目的运作顺畅。四可提供更多综合科技创新与应用机会。在企业实际项目中,运用到的知识可能是涵盖多个学科的知识的综合,所以学院以教学工厂、科技中心为基础,创设了一个综合科技教学环境。综合科技教学环境是一种融合多元化科技与多层次整合学习的有效教学途径,它是为了适应企业实际应用设计的。有了这个环境,学院及师生就有了更多综合技术创新与应用的机会;五可强化师生的专业能力。该院十分注重项目的开发,在不断的研发过程中学院的专业开发能力必然得到了提升,同时教师也得到了更加专业的培训。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在一起学习,共同研究,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不断超越自我,教师和学生的专业能力都得到了强化和提升。六可促进学院的灵活度与反应能力。由于教师不是只为特定部门或学系服务,资源也不是某个部门或学系所专有,所有人力和资源均可在全院范围内调配、整合和使用,这就大大了提高学院的资源、人才利用率,学院的反应能力得到了提升。七可促进资源与人才共享。该院提倡教职员工淡化部门利益,把学院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作为核心价值观,每个教师乐于合作,愿意经验积累和分享。科技成果与经验分享是学院将开发的先进项目和先进的课题设计成果加以保存归档知识库,便于师生借鉴、学习,共同分享成功的经验。

2、无“货架寿命”。无货架寿命理念的提出,源于商场超市商品的货架期或保质期,也就是能放在货架上的寿命。他们认为商店里的商品是存在“有效期”的,过了有效期就只能降价处理或丢弃。而他们的员工是没有“有效期”的,只要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为学院作贡献,就是年龄再大也是年轻的,依旧可在重要岗位任职。每个人职业寿命的长短由自己决定,在工作面前不存在到期、过期和不能干的思想,只存在自己放弃。他们认为教师的年纪不应以生理年龄来判断,而是要观察其心理年龄,看其是否具有持续学习的热忱与能力——能够不断进取的教师,即使年龄再大,也是年轻教师;反之,安于现状的教师,即使年龄再小,也属于年老教师。因此,在该院有73岁的“退而不休”的全职教师。为此,他们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科研与项目开发、能力转向计划等多管齐下,不断提高团队的综合专业能力,使教师保持持续的“双师”素质,即使教师将来不在学院工作了,也要确保教师的市场价值。他们要求专业教师必须要有在企业工作3—5年的经验。即使是南洋理工学院的优秀毕业生在国外大学深造后回来,也不能马上任教,必须先在学院内的研发中心搞项目开发。另外,专业教师在5年内必须回到工厂实习2—3个月,了解工业界的最新发展。招聘教师时,他们并不盲目追求名牌大学毕业和高学历,只要求是本科以上学历、五年以上工作经验,而且是专业对口。但要求教师既有从事项目开发的能力,又有教学经验,是真正的“双师型”教师。每年还要有20%的教师不上课,专门承担企业项目开发;培养教师的研发能力和新专业开设需教师转型等都被看作是个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鼓励教师自我提升。教师“无货架寿命”期,具体体现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包括两部分:一是系主任有计划、有制度安排教师专业提升,二是教师有职业意识,自觉提升。例如基础课教师要到项目部由项目经理带着开发项目,或安排到企业当实习学生的主管,接触企业文化和技术等。

3、教学工厂。“教学工厂”堪称该院的“注册商标”,是由其首任院长林靖东先生提出的一个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模式,也是他们取得成功的关键。教学工厂就是在学校的教学环境中营造实际的企业环境,通过企业项目和研发项目(“项目教学”即学生自入学起,便参与由教师指导的科研项目,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项目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加以创新。是一种以学院为本位的学校教学、企业实习与企业项目的有机结合。这种教学理念的实施给学生以真实的学习和训练,使毕业生能够尽快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缩短了现代企业人才需求与职业学校教学的距离,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目的。

“教学工厂”只是学院的教学管理理念,校园并没有工厂,并不出产产品。它以学院发展为本位,而非以企业为本位,所以授课是在现有教学系统(包括理论课、辅导课、实验和项目安排)的基础上而开展的,“教学工厂”不仅是企业实习,也不仅是企业项目,它以带动学院的发展为目的和最终的目标。

在项目教学中,对进入教学工厂进行项目实训的学生,严格结果考核。在教学工厂内的实训要融入职业习惯培养,把沟通、出勤、质量管理等核心要求落实在具体实训和考核过程中。在进入企业实训前,先把班级分为不同的小组,不同小组进入不同的岗位,定期轮换。在一个岗位工作结束时,对学生进行岗位评价,并以小组为单位,从执行规章制度、完成生产任务的质量和产量、岗位理论测试成绩和服从工作安排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打分,计入学生综合测评。

4、“经验积累与分享”。包括理念的分享,技术的分享和成果的分享。科技成果与经验分享是学院将开发的先进项目和先进课题设计成果加以保留,存放于公共数据库,便于师生借鉴、学习,共同分享。每个人的科技成果与经验都是学院的公共资源,分享每一个人的经验,扩充了学院的资源。

5、“量身定制”。包括为学生“量身订制”的课程体系,保证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有一定的自由度来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任务(包括做项目);为社会(企业)“量身定制”培训内容,按照社会(企业)需求开展专能培训和技术超前培训。南洋理工学院学生(学员)所用的教材,特别是专业教材绝大部分都是教师根据专业需要,为学生(学员)“量身定制”的校本教材,并以PPT讲义的形式发给学生。

南洋理工学院的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教学模式。该院采用双轨制教学模式,这是保持“教学工厂”正常运转的基础。各专业学制为3年,第一、第二学年为专业宽基础理论培训和学期小型项目,第三学年为专向培训、全日制项目研发和企业实习。

所有学系在第三学年都实行双轨制教学模式,亦即把学生分为A、B两组,第一学期A组开展专向培训、B组做全日制项目和企业实习,第二学期再对调;做全日制项目和企业实习的也分为全日制项目组(A组)和企业实习组(B组),每组3个月,3个月后对调。部分学系在第一、二学年也实行双轨制教学。这样做的好处是,既保证了一年四季都有学生在做项目,而且学生到企业实习不间断,也满足了企业生产不断线的需要。

2、专业课程开发。其程序是:

A、新专业课程需求分析:根据政府经济发展需求、企业需求和学生的学习志向与需求要进行分析,重点要有企业伙伴的支持和国家政府(经发局、教育部)支持,通常需要9个月到一年的时间。

B、成立专业课程筹备小组:委任专业课程经理;建立专业课程筹备委员会,提呈新专业课程建议,

确认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标准,设计课程结构,准备学科大纲及内容。由3-4位不同专业课程经理组成。

C、提呈批准:系主任(专业经理)——对新专业课程申报文件、申报材料进行审核、提出问题。专业咨询委员会——针对新专业设置或专业修改建议提供咨询意见,并针对有关建议给予认可。成员来自企业,机构设在系里。学术委员会——研讨及批准专业新课程计划及专业课程修改建议。成员包括院长、系主任、高层管理人员、各系一名资深讲师,共10人组成。

D、委任学科协调讲师:确定培训目标,准备教材,采购教学设备。

该院的课程开发,一是紧紧围绕国家经济发展需求,依据经济发展及对未来经济发展的规划开发专业、设置课程。二是满足企业用人单位的需要,在开发课程时第一件事就是市场调研,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然后成立有企业人员参与的课程开发小组,实施课程开发。三是课程开发工作完成后,要提请有企业资深人士参与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校董事会论证、批准。这些措施保证了课程内容能够满足企业岗位需求,保证了课程内容的先进性与前瞻性。在课程实施之后,还要定期研讨,随时根据技术发展情况进行修正。

3、专能开发。“专能开发”是该院从“教师培训”到“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转变。学院非常重视教师的培训,坚持“六超越”的培训原则,即超越现有工作经验,超越现今的职位,超越现在所处的部门,超越现今状况,超越理工学院之外,超越国土。并确立了终身学习理念,建立了一整套教师专能开发系统。通过实施教职员技能转型计划,派教师到国内外知名学府进修学习,参与企业项目研发。学院规定各学系20%的教师要进行专职项目开发1~2年,并实行轮换制,一方面提高了教师的专业业务水平,另一方面保证了企业项目开发的连续性及与企业合作的延续性,使教师能力多元化,以适应新领域及多岗位的工作需求,实现了教师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各学系提升教职员专项能力的工作,系主任起主导作用,系主任在工作规划中必须确定:哪些教师要懂新科技,哪些教师要提升教学技能,哪些的教师要掌握做项目的专能,以便在专业调整时,教师具有转向增值的机会。

4、校企、校政合作。校企、校政合作在该院开展的非常深入,学院与本地和外国企业密切合作、和政府机构紧密联系,吸取市场发展最新信息、开发系统专能、扩充教学与发展资源、为学生提供研发项目和国内外企业实习机会。

学院最高领导层是由国家经济发展局、劳动发展局、卫生局、其他大学和不同企业的负责人共16人组成的董事会,负责审议、决定学院的建设与发展,包括专业开发。董事会下是院长兼总裁(由国会批准)负责学院行政管理。学校与企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些企业的技术研发室就设在该院的学系中。学院的专业科技中心的实验设备由学院和企业共同设置,企业将最先进的设备放在学院让学生去看,去学习,去操作,保证了教学设备的实用、超前,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真实的、先进的科技教学环境。与此同时,学校利用先进的设备为企业解决难题或设计产品,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5、人力资源管理。引进人才时要求本科学历以上,必须具有5年以上岗位相关企业工作经验,既有从事项目开发的能力,又有教学经验,既是教师,又工程师,既是工作人员,又是管理者,且其人格与形象能够与组织文化相适应相吻合,有良好的沟通与表达能力。

新教师首先要经过非正式和正式的面试,正式面试由人事部主任、系主任和另外一个主任组成,3人一致同意才算通过面试。接着体检,体检合格者报院长批准,而后进入第一轮聘用。新员工第一轮聘期为2年,每6个月考核评估一次,每位新教师都会被安排岗上伙伴,以帮助尽快熟悉工作。第一轮聘期结束时,合同不予更新就意味着不再聘用。继续留用者会进入第二轮聘用,聘期3年,干满5年后表现出色的可终身聘用,不需签合同了,让员工有归属感。其余的进入第三轮。

对教职员的考核采取年度逐级考核,即校董会考评院长,院长考评系主任,以此类推,考核内容包括个人素质、教学能力和非教学能力三项。教职员薪酬分1-5级,相连级别各有交叉递增。教师薪酬一般依据教师能力、资历与企业行情在招聘入职时商议确定,不与工作量挂钩。根据财政状况与年度效益,确定年度奖金数额和提薪比例。在薪酬及奖金问题上,教职员个人只有是否升薪,而无减薪,只有有无奖金,而无罚金。

全系教师考核结果须排名次,先在小组排名,再到部(中心)排名,最后全系排名,排名结果不公开,只有少数的几个相关工作人员知情,保密相当严格。如果教师不幸被评为学系最低的5%之列,获得的奖金会很少甚至没有。排名靠前的教师,不仅年终可获得相当于1至3个月工资的奖金,而且可以在聘用及晋升等方面得到优先的权利。对考核结果只奖不罚,奖励比例由院长掌握和平衡。

三、启示与思考

1、加强政府对职业教育的宏观调控与管理。新加坡国土面积狭小,自然资源严重短缺,其经济振兴的成功经验之一,是政府十分重视人力资源开发。他们提出了“职业教育普遍化,普通教育职业化”的现代教育思想,加快提高劳动者素质,确保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顺利进行。新加坡职业教育组织机构健全、职能分工明晰,设立发展基金统筹职业教育,强化政府对职业教育的宏观调控与管理功能。全国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达到42%左右,职业教育经费占国家常年开支的21.5%,仅次于国防预算。南洋理工学院每年政府财政拨款近2亿新币(约合人民币10亿元),还有其他各种专项补贴。为此,国家及地方政府应制定与国家、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的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加强对职业教育的宏观调控与指导;在充分考虑就业问题的同时,必须考虑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变人口负担为雄厚的智力资源;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根据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灵活设置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材使用),变“刚性”结构体系为灵活性、特色性、针对性结构体系。

2、深化办学、教学模式改革,积极推行校企融合,教学做一体的现代职业教育模式。“教学工厂”是一种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它以学校为本位,其突出特点是融理论于实践中,融教学环境于企业环境中,融专业教学于行业要求中。对我们的启示是:将企业的生产工艺、生产技术、生产流水线、经营管理模式引入校园,使教学过程和生产、科研、经营过程融合在一起,使实践教学工作不单纯依赖于企业界,在校内即可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不仅让教师能更加真实地教,也能让学生更加真切地学;经营管理实训要有经营业务,生产、科研实训要有企业项目或研发项目,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完善和有效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体验到企业的经营、生产和项目研发,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多元化的、多层次的工作环境中;实训基地的建设,要保证用于生产经营的实训设备真实、先进,生产技术、经营手段要适当超前,因为只有在学校学习先进的技术,才能保证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时所运用的技术、知识不会落后于时代,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3、打破部门、专业壁垒,促进资源共享。“组织无界化”是南洋理工学院校园文化的核心体现,它以学系无界化,技术无界化、人才无界化、环境无界化、设施无界化等文化,打造了南洋理工学院国际职业教育品牌。我院校园文化建设可借鉴这理念,着力倡导合作文化,积极促进部门之间、系部之间、专业之间和个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促进团队精神和服务能力。一所学院就是一个大团队,只有集中团队的力量,才能创造出学院的教育品牌。

4、重视专业教师的实践经验,帮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南洋理工学院在选择专业教师时,一个首要条件就是必须有3-5年的企业工作经历,强调“与企业打交道是每一位教师必须的工作”,使教师与企业、学院与企业联系、合作非常紧密。教师专业能力主要突出应用性,教师职称评聘主要突出实际工作业绩,学历、论文并不重要,亦无名额限制。我们的教师队伍建设,亦应体现职业教育的特殊性,突出企业工作经历和实践能力,而不应盲目追求高学历,更不应该用硬性标准规定高学历的比例,以有无论文作为教师职称评聘的硬性标准;重视教师培训不应仅局限于学历进修,应建立了教师专业能力开发系统,实施教师技能转型计划,使教师能力多元化,以适应新领域及多岗位的工作需求,实现教师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5、课程建设要立足学生能力培养,具有鲜明的职业岗位特色。南洋理工学院在学生入学第一学期就安排进行认知型、操作型小型项目开发,直至三年级开发综合性项目、企业项目,应用科研项目,将项目教学贯穿始终。尤其是在最后一年(第三学年),学生都要进入有关工业(企业)项目组进行实际项目开发。这些工业(企业)项目不是有学院教师给定的,而是由工业(企业)所委托的真实项目。学生必须按照企业所定的规格、质量要求和交货期等严格按要求进行实际项目开发,这些项目一般都是跨学系的,主要由各学系工业项目部协调进行。对我们来说,教师教学活动的实施要立足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要具有鲜明的职业岗位特色,要确保有关学习课程与企业需求挂钩,与时俱进并适当超前,保证学生在未来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中站稳脚跟;使教学与项目相融合,通过项目教学、项目开发,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企业前沿技术,超前进行新专业与新课程开发准备,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教师自身的科研能力,同时可使学生体验项目开发的全过程,使学生得到真实工作环境的锻炼,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工作意识与创业精神。